“四下基层”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下的是基层,解的是难题,得的是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读懂践行“四下基层”的实践意义,感悟“国之大者”的人民情怀,坚定“下”的决心和信心,力行“下”的行动和韧性,以真抓实干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把准“需求”脉,推动政策宣讲“一呼百应”润泽民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理论宣讲只有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灵活运用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精心设计宣讲“菜单”,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理论需求,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切实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
把准“发展”脉,推动调查研究“一沉到底”满载而归。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带着感情、带着问题,直插基层、直奔一线,到矛盾多、意见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人民诉求,为科学决策提供源头活水,将群众的呼声转化为政策的哨声,用“解剖麻雀”的方式为基层精准画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
把准“作风”脉,推动信访接待“一步到位”纾困解忧。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也是检验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作风的重要“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打掉“官气”,走出“衙门”,从群众找干部转变为干部找群众,化被动接待为主动服务,持续完善领导包案下访接访、党员走访群众等制度,坚持用真招换实效,针对群众的信访事项需要深入挖掘,问清问透“蚂蚁”“针尖”式的小细节,对能改的问题雷厉风行、紧办快改;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不放,一抓到底、限时销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把准“民生”脉,推动现场办公“一以贯之”标本兼治。基层既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终落脚点。越是到基层,越要把“实”字放首位,把“民”字装心里。广大党员干部当积极转换角色,把问冷暖的“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以躬身姿态和谦虚态度“摆正”形象,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到直奔现场、直击要害、直戳痛处,“实打实”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和堵点难点,把职责带下去、思路带下去、行动带下去,把工作质量提上来、服务态度提上来、老百姓口碑提上来,切实打通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