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以良好风尚塑造“印象新城”

2023-12-18 10:25:28 | 来源: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城市风气,弘扬新风正气,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要求。

近年来,昭通市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以全面提升昭通内生力和对外良好形象,为昭通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营造更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文明关系,而树立“文明之风”,就是丰富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厚植一座城市生生不息发展土壤的隐形力量,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应当是具有高水平精神文明的城市。要提高精神文明,要做到在人与人之间密切交往时做到文明礼仪、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做到文明出行、在网络空间越发宽敞的今天做到文明上网,将“文明之风”传承、弘扬,做文明使者,做文明守护者,是汇集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诚信说的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一言以蔽之,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基。对国家而言,维持公共秩序与公平,以此建立一个诚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带来的收益将是无限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对个人而言,诚信是为人处事的立身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它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

包容是一种自信、大度的精神气质,它是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统一,不止要能够“包”,而且更需要“容”。“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价值理念和人际互动层面,它必须转化为一种集体的社会行动和积极的社会政策,并通过一种自信与宽容的社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和促进包容性社会的形成。而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也一定是一个自由、民主和开放的社会。与个人而言,包容是涵养的博大胸襟,成为“至上至善”之人,才可能风华长存。学会容人之短,宽恕他人的无心之失;学会容人之长,学习他人的长处优点;学会容人之异,不断接纳他人的不同。与国家而言,包容是是厚植从容的底气,这种底气能在在面对他人质疑与非议,他国打压与渗透时能坚守初心,展现出深埋在骨子里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道路自信。

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友善在当今社会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它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公民个人的优秀品质,有助于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是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的坚实基础,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常怀善良之心,做到善待他人,与人为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勾心斗角、不欺善怕恶,做一个为自己亮灯为他人点灯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工作生态环境;常怀热爱之心,善待社会,多行义举、多做善事、多积善德,用自身心中之光亮,点亮社会、温暖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平衡自然、顺应自然、领悟自然,守护自然。

淳朴说的是诚实朴素,更侧重于朴实简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自古以来,我国一直倡导节俭为美德,弘扬朴素为风尚。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我们逐渐远离了俭朴的道路。然而,养成俭朴之风,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干部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树立清廉政风,修身养性、勤政为民、务实担当;朴实民风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情达理等优良品质,并以此做为行为指导。而广大居民则可用一颗颗淳朴的心灵、一张张可爱面孔孕育出昭通朴实民风,向外展现大美昭通;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而良好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都起到重要影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自觉承担起对给孩子传播正能量的责任和担子,让孩子在和睦、和蔼、和美的家庭中耳濡目染中,渐渐学会尊老爱幼,互相体谅,不性别歧视、不吵架斗嘴。用一个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小家填充起社会“大家”。

勤劳是创造之源,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社会。勤劳是财富之母,勤劳出智慧,一切知识和智慧,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勤劳是进步之路,劳动改变了野蛮和愚昧,劳动使人类变得文明、高雅了,而劳动人民则是劳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要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古往今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应该自觉弘扬节约节俭的优良作风,杜绝铺张浪费,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把崇俭戒奢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正面影响作用,提倡和坚守勤俭节约的观念,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要树立“勤恳劳动”的美德,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里用孙家一家在黄土高原上辛勤劳作的故事去歌颂了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告诉我们:“劳动是最光荣的!”,而勤恳劳动是代代人都要去传承和弘扬的优良品质。从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勤恳劳动开辟出了新的天地。而今,我们在先辈手里接过了勤恳劳动美德的接力棒,站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更应该用勤恳的劳动、智慧的头脑、爱岗敬业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去培养一片更加深厚的沃土;要树立“勤奋好学”精神,学习的精神贵在坚持,重在勤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当今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知识体系也在加速的更新迭代,为了“不掉队”,当勤奋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说的是读书时争分夺秒,“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是读书要奋发图强,“唯有英雄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说的是读书要开拓进取,他们都是勤奋读书的表现,当代公民,必须要有学习意识,透过书本睁眼看世界,聆听发展的声音,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做一个永“不掉队”的智慧公民。

成风化人,明德至善。以风化人的力量是强大的营造六种良好风尚,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培育良好风尚发展土壤、弘扬向上向善新风正气,需要无数昭通人,甚至是无数代昭通人予以坚持不懈的传承浇灌,我们作为“见证者”,期待未来昭通的蝶变,也将作为“参与者”,与家乡昭通一道发展美好!(赵白羽)

责任编辑:上官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