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以乡村振兴开启中国式现代化

2023-11-20 15:18:51 | 来源: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人民政府

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中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认识,才能更好的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前进,让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拓宽乡村发展的路径,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促进更多要素资源往农村流通,谱写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

依托产业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在农村,岗位少、工资低是就业环境的真实写照。城乡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大量的农民工不得不外出务工。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跨省流动人口7061万人,省内流动10129万人。推动农村地区产业振兴就是要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同时,提高其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村的产业发展还应因地制宜,积极挖掘本土特色符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禀赋,条件优势,结合市场环境变化,打开视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休闲观光等乡村产业,助力乡村发展,农民富裕。

聚焦人才引领发展。“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而人才优势也是赢得竞争主动的最根本的优势。千万博主助农带货,让农特产品搭乘上了“供销快车”。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科技特派员问需“送技”到一线,解决了技术生产难题......各个行业的人才队伍充实了建设农村的力量,给乡村振兴安装上“加速器”。人才振兴就是要多渠道挖掘,让乡土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形成人才梯队,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智库。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完善人才和组织机制,全力做好人才文章,满足人才需求,加强政策“全面性”保障,让人才在乡村呆得住,做的好,促进循环发展。

延续文化赋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农村孕育的乡土文化,扎实而又厚重,凭借着厚积薄发的积累,成就了农民致富路上的洒脱自信。但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却被埋没于角落之中,同时由于思想观念滞后,缺乏保护机制等导致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影响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乡村的振兴需要抓住文化这个根。发挥乡土文化和地方资源优势,既是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底气来源,也避免了城乡发展之间的雷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在守正创新中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将乡村文化融入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文化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发力。(叶清清)

责任编辑:张欣心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