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当站在群众的立场“思为民”,用为民造福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站在群众的立场谋群众的相对不易。不可否认,社会上普遍认为咱们的群众到各部门办事与干部相比是相对不易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自己决不能这么想、更不能这么干。而且要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有幸站到当前这个岗位上,并不代表自己就一定比别人高人一等,而是要永远铭记人民群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始终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民造福,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好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站在群众的立场谋群众的急难愁盼。一般情况下,群众找到党员干部反映困难、讲理说事儿,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操心事、烦心事,或因灾因病等导致日子过不下去,或有关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及时完全兑现,或是申请各类政策性事务时符合条件、却因诸如吃拿卡要等原因被拒之门外,甚至有的像“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等等。作为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务必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体会了解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通过走心的换位思考、体会、了解,才能对群众事上心。该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该协调解决的帮着协调解决,即使是不能解决协调的,也要及时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及时的答复和解释,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站在群众的立场谋群众的忐忑不安。现实生活中,群众找党员干部办事,大多是带有忐忑不安的感情和情绪来的。有时候会因个人生活极端困难,感觉前途一片渺茫看不到新希望,而感到迷茫无奈痛苦;有时候也会因自己办事不顺,感觉各种阻力和困难重重,从而感到无比着急甚至愤怒,等等。如果不能充分体验群众来办事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对待群众冷冰冰地例行公事,也就有“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之嫌,也只会把群众工作当成“负担”、把群众的事看成“累赘”,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言行要不得、更不可取。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必须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地体会体味一番群众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对群众始终保持态度平和、言语亲切,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与拥护。(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委组织部 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