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文化胜地、历史古迹,十分牵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三星堆遗址展现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考证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相互影响;殷墟遗址将中国信使向上推进约1000年;三苏祠展现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医圣祠展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等等,在物质上、精神上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国考古事业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向前探索,相信我们的历史更悠久,内涵更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能促进经济发展,在文化的古迹的开发与利用当中,统筹协调,发展特色旅游,特色经营。能促进生态文明,承德避暑山庄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意义,运城盐湖展现生态价值。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
坚定传承,让文化血脉“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文物修复保护支持力度,给与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为我国文物考古事业、修复事业强化后勤保障力量。
守正创新,让文化血脉“火起来”。《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讲文明,讲述从新时期时代到宋元明清跨越八千年的历史;《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唐宫夜宴》用舞蹈配以5G、AR技术,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大唐盛世传统文化搬上春晚的舞台等等。一系列的节目,让传统文化、传统文物进入大众视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开放包容,让文化血脉“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更博大的胸怀,更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能封闭僵化,要在文化交流中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方面,我们向世界宣传展现中华文明独特之美,大到杭州亚运会展现中华传统文明与现代化的碰撞,小到穿着传统服饰走出国门;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优秀外来文化本土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代代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焕发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杨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