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不仅要深入一线、摸清实情,还要深入解决问题、促进调查研究成果不断转化,打通调查研究“最后一公里”。调研成果应融入日常工作,充分转化成解决基层痛点、难点、堵点的具体行动,让调查研究的成果能真正回应民之关切,回应民之所盼。
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要对焦痛点难点。要特别关注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沉到一线开展大排查大走访,拉出问题清单。要多到群众家中走,多在板凳炕头聊、多到田间地头思,通过与群众深入交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对照问题清单进行深入剖析,召集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议,引导党员干部互相交换意见、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明确整改方向,落实联动整改。
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要融入创新精神。调查研究没有固定的调查方法,需要根据调查对象实际、调查原因目的等动态变化的,需要拥有调查方法的创造力和调查思维的创新力。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发掘新颖、有效的调研方式方法。要建立健全调研分析联动机制,结合大数据等应用,以前瞻性和长远性思维,对比梳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归纳提炼经验典型和有效政策,以科学辩证的方法寻找“答案”,把问题看清找准,把规律摸清摸透。调查研究要学会总结梳理,也要学会拓展延伸,要善于发现、善于创新,从而结合地方实际,得出符合群众需求的规律性结论和经验性做法。
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要确保落到实处。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效果的唯一“标尺”是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转化情况。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要将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通过“清单制+责任制”落实到人。对于短期能解决的,确保立行立改、及时处理;对需要长期整改的,给出时限、细化措施,一步一步推动落实。要及时做到“校正纠偏”,定期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回头看”,将好的方式举措贯彻到底,将有偏差的整改思路及时纠正,并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对整改方案、思路进行优化完善,确保将调研成效落实到群众“心里去”。同时,要建立全过程督导问效制度、健全常态化跟踪回访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畅通群众反馈渠道,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调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准。
作为基层干部, 推动调查研究成果不断转化,要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不走过场、不耍虚招,要让群众当“阅卷人”,确保调研成果真正服务于人民,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兰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