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效果怎么样、工作干得好不好、问题根源在哪里,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多些“带着问号下去,捧着句号回来”的“真调研”,从基层“田野上”和群众“板凳旁”领悟道理、找到答案。
学深知识,锤炼“查真之能”,带着任务“走下去”。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含前期选题、过程实施、分析总结等多个步骤,环环相扣、任务紧凑。如果眼界不宽、思路不清、学问不深,揣着糊涂装明白,不懂其中“一二三”,厘不清“是什么”和“为什么”之间的内在逻辑,就会在“想着干”中“盲目干”,最终偏离调查研究的主线和方向,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要把学习抓在前头,把功课做在前头,开展调研前全面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理念、方法,学深弄懂悟透,避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有始无终,停留在一些概念上和提法上。多一些从“小切口”到“大视角”的思考,善于抓住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堵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要点来“做文章”,明确调查研究的问题所在、任务所在、关键所在,确保“走下去”调研目标明确、动力满格。
身入基层,瞄准“问题之靶”,怀着真心“蹲下去”。调查研究本质就是“带着问题找答案”,只有把问题的“标靶”立起来,才能让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要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就是要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一阵风”,避免双手挥挥、嘴巴问问的“假把式”,真正在屋前院后、田间地头,甚至是群众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中,看到“真情况”、找到“真问题”。要做俯身竖耳的“倾听者”,坚持多“听”、多“思考”,少“说”、少“评判”,带着诚心、怀着真心,听最“基层”的声音,摸最真实的家底,把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找出来、找准确。
心系群众,大兴“务实之风”,谋得良策“办下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之事再小也是大事,马虎不得,也慢不得。调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聚焦“人民需求”,奔着给基层减负、为群众解难的目的而去,绝不能搞“纸上调研”“路上调研”,形成“一纸报告”,潦草了事。要勇做“领题人”,善做“破题人”,细化流程步骤,深挖问题根源,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分析研判,对调研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精细加工,形成实实在在的“硬核”成果,谋得具体可行的举措良策,办成群众满意的“关键小事”。(吴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