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世间百态,用心去体会不同人的人生体验,它可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若狂;可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可以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坦然处之。我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目光》就是这样一本能给人深刻启迪,告诉我们要永远积极向上,永远向阳而生的书籍。
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作者陶勇作为一名“小镇做题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他在书中说到他好像注定要学医的,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一起看电视,小伙伴们关注的是剧情,他却喜欢模仿剧中“药王”的样子,把家里能找到的药倒出来配置,幻想能配出一个百毒不侵的药,后来母亲带他去省城南昌大医院看眼睛,医生很快就用精湛的技艺医治好了困扰母亲数十年的沙眼,从那时起他就对眼科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学医路路长漫漫,在学生时代,不仅课业繁重,而且身边学霸如云,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坚守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的初心,而不是单纯的攀比学习成绩;成为年轻医生时,往往不被患者信任,门诊量大、还要值夜班、查病房、常年无休,而且收入微薄。但正是陶医生对初心信念的坚守,对医学的热爱,对百姓病痛的感同身受。所以他才没有放弃,一直兢兢业业,在医学道路上刻苦的钻研,致力于现代眼科医学高质量发展。他还在书中写到“他很庆幸,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把它当作是自己的信仰。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能使人迸发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辉;每个人生来或许都有自己的使命,有人或心怀大志,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有人则择一事终一生,或治病救人,或教书育人,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论哪种,他们都选择了从“心”出发,坚守信念,勇于担当。
无惧风雨,直面艰难险阻。人生无常事事难料,这样一名医术精湛、为人诚恳善良的医生,却被自己曾经的一名患者砍伤了,而且是被一名手术很成功,尽最大努力的保住了他部分视力的患者砍伤。因为他左手的神经和肌肉全部被砍断,所以缝合后一度没有知觉,后期的康复训练过程也很痛苦。虽然刚开始他心里也恨过那名行凶者,也想不通,自己从医多年,勤勤恳恳,从未对任何病人轻视怠慢,却为何惨遭患者砍伤,并为医疗行业的同行们不平。慢慢地,他也坦然的面对了手被砍伤,可能今后无法做手术的事实,他不在纠结于这个人为什么要杀他,而是做好自己现在能做的,所以他在病床上忍着疼痛,继续完成专业书籍,并持续推进公益事业。人生的旅途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罗曼罗兰就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也只有坦然面对,才能够以一种更加昂杨的姿态接受生活的洗礼,变得更加强大。
永葆热血,积极投身事业。陶医生从医数十年,却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被粉丝亲切的称呼为“陶三岁”,他认为童心就是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在一些小事上找到快乐,不要长时间陷入忧郁的情绪中。虽然他已过四十不惑之年,但正是因为童心,因为对医学的热爱,所以使他能够满腔热血的穿梭在拥挤的医院里。并且当别人认为他无法再给病人进行手术会一蹶不振时,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从事眼疾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积极投身公益、科普。
我们广大青年就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富足、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我们也一定要坚守初心信念,以梦为帆,杨帆启航;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蓦然回首,一定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顿悟。我们要永葆青春热血,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崔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