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为乡村“把脉” 助乡村振兴

2023-05-06 14:35:26 | 来源: 中廉在线

脉象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把脉”通过掌握动脉搏动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识别人体脏腑、气血、经络之兴衰,继而“防未病”、“治已病”。“把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智慧的结晶,延续至今、历久弥新,对于当今的医学发展仍有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要把好乡村的“地脉、文脉、人脉”,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聚气”,才能让“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好乡村“地脉”,为乡村振兴塑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水村山郭酒旗风”、“山边幽谷水边村”,乡村的地质地貌、田园风光让人心向往之。乡村所特有的自然美学和诗情画意,日益成为都市人精神文化的寄托和休闲消费的对象,蕴含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是,如果乡村美景“养在深闺”、“足不出户“,只会“胸闷气短”、“无精打采”,最终“暮去朝来颜色故”。因此,要把准乡村“地脉”,开一剂“农旅融合”的青春处方,让乡村振兴具有健步如飞的活力。让乡村“地脉”跳动有力,既要“对症下药”,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又要“滋阴补气”,通过政府支持,撬动社会资本,筹资聚力增活力,让乡村振兴“脚踏实地”有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把好乡村“文脉”,为乡村振兴铸魂。每一个村庄在历史变迁、生活繁衍、劳动生产、休闲娱乐的过程中,都会形成独有的文化机理、民俗村情,如房屋建筑风格、四季节庆活动、工匠手艺、方言民谣等。文化风俗是乡村深入骨髓的血脉基因,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构成农村的“精、气、神”。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把好乡村“文脉”,旨在”培根铸魂”,让乡村振兴具有生生不息的动力。让乡村“文脉”平稳有力,既要“一针见血”,深入挖掘乡村优质文化资源,传承和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刮骨疗伤”,与陈规陋习作斗争,移风易俗展新风,让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把好乡村“人脉”,为乡村振兴聚气。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积久成疾”。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人脉”跳动缓慢、脉象不齐成为顽疾,导致乡村振兴“萎靡不振”。因此,把好乡村“人脉”旨在“活血化瘀”,加快人才细胞“新陈代谢”,让乡村振兴具有奋发进取的朝气。让乡村“人脉”蓬勃有力,既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育、用、留”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又要“营养均衡”,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振“人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苍南县望里镇人民政府 吴利利)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