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主席的那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相信大家耳熟能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实践和具体执行中,上级的调研,不少出现跑偏走样的情况,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反而带来困扰,影响干群关系。大兴调研之风的同时,务必不能跑偏“掉坑”。
避免掉进“蜻蜓点水式”坑。自上而下的调研一般采取以听汇报和实地看点相结合的方式,而上级领导由于时间短、要看的调研点多、陪同人员多等原因,很难深入了解具体情况,甚至很难有时间坐下来“谈具体、具体谈”。有的一个上午就要跑几个甚至多个调研点,在场陪同人员多,调研队伍庞大。在这样的调研环境和氛围中,基层主要以汇报成绩为主,会尽量避免谈问题,即使上级表达出关心问题的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也只会讲表面上的问题,不会触及深层次矛盾。
避免掉进“运动式调研”坑。近些年来,各级领导干部都在鼓励机关干部下去调研,但机关干部存在杂务缠身下不去的困扰,有的采取布置任务的形式,有的采取发文的形式要求调研。在行政命令的统一安排下,各个单位便会开始密集化的调研,而且调研地点的选取会多集中在一些具有工作亮点的地方,往往导致基层应接不暇。而且,在这类调研中,上级机关干部往往是为了完成调研任务,而并非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的自愿调研,因而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调研成果往往也是东拼西凑,很难发挥实际作用。更有甚者,还有少数上级干部借调研名义,携家眷妻小让基层安排旅游接待,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因此,这类调研的结果就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
避免掉进“调研检查化”坑。近些年来,督查成为政府推动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构成基层负担的重要来源。为了给基层减负,中央提出“精文减负”,强调要统筹督检考,从严控制检查次数,避免给基层造成负担。在这一背景下,上级机关为了推动相关工作,便采取“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名义上来调研,实际上却变成了检查工作,反而进一步给基层带来压力,让基层难以适应。
到基层调研,应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向基层的干部群众请教,多看多听多问,在充分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情况。调研的目的是掌握实际情况,提高决策科学性,因此需要带着思考下来,通过面对面的、平等的交流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河北省定州市庞村镇人民政府 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