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民族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愈发庞大,也取得了很好成效,随振兴的程度加深,但在实际中也出现了“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的原因。一是没有本乡本土的优秀人才带领,少了威信和认可,做起事来往往就是单打独斗、举步维艰。二是部分地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空巢老人和留守的妇女、儿童对于乡村建设无法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在外的年轻人虽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却难以把握本村的所需、所求,提出的观点不够契合发展。三是项目实施不够精准。不够精准的项目,难以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往往就是政府干得热火朝天,群众看得心不在焉。三是群众吃不透政策,内生动力不足。群众不参与的冷漠态度,更像是“保护色”,是对项目成效的信心不足。
如何才能使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敢想敢做?
一是提升综合能力。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培养具备管理、技能、经营等方面能力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将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送出去观摩学习,吸纳更多先进经验。
二是提升村级决策能力。一方面要引导村内有知识、有见识的人才回村担任村内职务,让村子能够“发声”;另一方面将更多决策的权利下放到村,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积极而为、力求实效”的原则,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做群众满意事。
三是强化信心。一方面要强化正面宣传和引导,把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具体措施跟群众讲清楚,提升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用看得见、能受益的项目作为突破口,让群众建立信心,自愿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总之,群众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只有群众能自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实现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相信指日可待。(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人民政府 龙小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