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小品《坑》尤其受欢迎,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其原因除了演员绘声绘色的演技外,更多的是它将“躺平式干部”这一社会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党员干部承担的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它承担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承担着广大老百姓幸福生活。如今基层中出现了不少“躺平式干部”,他们在其位不谋其职,不担当不作为,做事慵懒散推。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思想病”,害人害己,不仅腐蚀自己的思想斗志,而且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症下药,先找“病根”。造成“躺平式”这种现象的“病根”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形式主义严重。基层干部面临的是广大老百姓,事情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基层干部迫于任务压力产生了消极怠工思想,完成任务流于形式。二是责任岗位分工不明确。遇到难事就推三阻四,撇清责任,害怕承担风险。三是正向激励不到位,干多干少都一样。一般来说,公职人员只要不犯严重性错误,基本不会被免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躺平”思想,有些党员干部抱有“佛系思想”,他们觉得自己晋升无望,稳稳当当拿着死工资就行,于是躺平不干事。四是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由于基层干部数量庞大,监督与考核管理较为困难,许多基层干部抱着“没人管”的心理,工作期间不务正业。
“躺平”是一种病,损害的是群众利益,破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耽误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根治这种“病”,需要多“药”齐下。
下“甘药”。加强正向激励,拓宽晋升渠道。干部晋升职级坚持向基层一线倾斜,解决长期扎根基层晋升慢、待遇提高难的情况,让晋升职级有效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助推器”。激励即是动力,不断完善奖惩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踏实苦干等人员进行嘉奖,侧面激发“躺平式干部”的工作斗志。
下“醒药”。细化责任分工,严肃执纪问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做到精准问责,严查“懒政庸政怠政”;强化日常监督,拓展监督渠道,持久性、随机性、深入性地对基层干部岗位工作检查,一旦发现“躺平式”行为即通报批评,让“躺平式”无处可遁。时刻警醒党员干部摆正工作态度,改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为民服务。
下“猛药”。改善选拔任用机制,打破“铁饭碗”思想。各级组织选拔时以实干成绩为考核指标,能者上,庸者下,强者进,劣者汰,增强“躺平式干部”的危机意识。持续开展工作作风的专项整治,担当不作为者将被要求调职或下岗。以铁的纪律和要求打破躺平思想,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不想躺。(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华亭镇纪委 周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