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做好当前的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其中面对农村当前存在的高价彩礼现象,指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彩礼之俗,古已有之;彩礼之痛,古今如一。《仪礼·士婚礼》记载婚有“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也就是今天的“彩礼”了。作为一种礼节,彩礼的存在,使婚姻充满仪式感和神圣性,但一旦突破仪节藩篱,无限攀比,水涨船高的彩礼就会对普通家庭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给彼此美好的婚姻带来巨大的阴影。“一飨之所费,破毕生之本业。”东汉王符的这句话道尽了高价彩礼之痛。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攀比之风大起,彩礼之巨已令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堪其负,甚至举债为婚已经成了常态。
古人说“礼始于冠,本于昏”,“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这里昏即是婚,古人眼中婚姻礼节是根本,是两姓敦睦亲好的行为,但高价彩礼的出现,无疑适得其反。婚姻乃一生之大事,重要的是夫妻双方感情上的互迎互和,灵魂融贴的愉悦,这种幸福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又岂能用钱来进行撮合?高价彩礼以金钱多寡论事,认钱不认人,“破毕生之本业”结婚的后果就是除了给家庭带来负担外,也让为数众多的月下恋人成了人间怨偶。遏制高价彩礼关乎家庭和睦,关乎村风民风,更攸关乡村振兴的大局,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关注,一起努力,树正气、易颓俗、扬新风,让抵制高价彩礼转化为自觉行动。
抵制高价彩礼,以移风易俗为本,树立婚恋新风。“风气之变必以渐也”,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事新办,抵制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以索要高价彩礼为耻,树起婚恋新风。一方面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新思想、新风俗,讲透高价彩礼的害人害己;以乡村舞台为抓手,通过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把现实中富有教育性的事例搬上来,以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使群众愿意接受、主动接受,扩大教育效应。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家长插手包办婚姻,各基层组织要做未婚青年的“靠山”和“红娘”,让未婚青年敢于反抗束缚,引到他们互相了解,深化感情。同时,采取签承诺书、谈话教育等方式劝勉提醒;筹划和组织集体婚礼,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俭办,摒弃婚俗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理高价彩礼的治标之举,要常抓不懈,抓住要害,让婚恋新风树立起来。
抵制高价彩礼,从社会治理着手,强化村规民约。遏制高价彩礼任务艰巨,是一场持久战,决不能图形式、走过场,搞“一阵风”,而是要收长久之效。对于高价彩礼行为,不仅要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将整治高价彩礼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纳入乡规民约当中,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发地抵制高价彩礼。
抵制高价彩礼,要党员干部先躬行,做先锋模范。作为党员干部,在抵制高价彩礼上,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家教家风,管好家事,重婚姻,轻彩礼,婚宴节俭,不攀比,不以超标浪费为能。要争做“出头鸟”,对涉及到高价彩礼的,无论什么人,训诫教育,批评处理,该怎样怎样。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找注意,推动改变不良旧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发挥“主心骨”带头前面走,群众就会后面跟,让抵制高价彩礼成社会风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价彩礼其来由自,其治理也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结合实际,敢于干事,勇于干事,精于干事,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常抓不懈,大力促进新风新俗,则“彩礼”终将会复归于“礼”。(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后娄社区 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