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家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起到了筑基铺路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应运而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推动各地小型农田及其配套水利设施的建设,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灌溉水库及配套堰渠,它们的建成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种植取水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8年丰收的重大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以上工程的长期使用,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部分水利设施设计理念落后,无法适应当下农业生产需要。一些水利设施诸如水库之类,由于在设计之初缺乏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在水库的选址和下游坝区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类型没有精准掌握的情况下就盲目的申报项目,使得工程在建成之后出现水流渗漏和供水规模太小,无法很好的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生产效益未达到理想状态,从而导致下游坝区只有减少种植规模或者转型种植其它耐旱型农作物,使得对该区域的发展无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部分水利设施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后期养护成本太高。重建设,轻管理,似乎早已成为工程领域的通病。一些水库和堰渠在建成之初为了通过第三方验收和上级的各类安全检查,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整个工程进行定期的巡视和管护。但久而久之,由于工程规模不达标,上级没有匹配相应的后续管护资金,导致相关部门没有能力继续安排人员对工程进行管理,时间一久,小病成疾,使得养护成本陡增,地方部门就更没有能力去管,由此陷入死循环。此外,在每年的4-9月,由于降水量增多,进入汛期,可能还会存在溃坝的风险,会给附近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杨尧 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