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文件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各级部门的责任分工以及考核监督等方面详细刻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责任制工作的各项要点。乡村的发展,是一场持久战,丝毫不能懈怠。2022年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现了全面小康、脱贫摘帽,但这绝不是终点,而是新蓝图、新生活的起点。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尤其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织密防返贫防线,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才能扛起新时代新使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持续输血,为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国家各项政策要持续“输血”,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人才投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建造。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保驾护航。确保“四个不摘”落到实处,让帮扶政策持续发力;同时要兜住底线,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给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
不断造血,帮助乡村实现自我提升。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农村工作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选优配强,注重选调生下村、乡村储备干部、驻村工作队的任用。以“头雁引领群雁”的方式,帮助更多人“造血”,让农民群众的精气神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在基层干部的带领下坚定向前。同时可以挖掘城镇退休人员这个富矿,他们大多有丰富经验和社会资源,怀有乡土情结,可以继续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继续发光发热。技能培训对贫困户来说是一条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例如家禽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只有增强了脱贫技能,才能使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才能越来越富;只有从“输血”变为“造血”,才可真正实现彻底的扶贫,让村民走上可持续的致富路。
坚持活血,力促乡村活力四射。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要大力推进生产力升级,生产资料流通。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竞争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级政府需要充分调研,从而找到适合当地人文、自然的发展之路,找对了方向才能事半功倍。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相关资金,从而促进乡村的产业“活起来“、群众”动起来“、腰包”富起来”。要坚持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乡村美起来,更宜居,群众才能留下来,乡村才能更有活力。要想富、先修路,要坚持持续开展道路硬化工程,一辆辆车就像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着“氧气”,给乡村带来活力。只有把路修好了,车子才能开得进来、走得出去,乡镇内外才能不断加强交流,革新奋发。
我们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乡村作出新的贡献!(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人民政府 孙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