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这表明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破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道“大考题”,更是场“持久战”。年末已至,各种考评、检查任务接踵而至,加班加点已是常态。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基层“松松绑”,才能促使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正腾出精力干实事。
一是从上至下匡正思想,涵养基层减负的“源头活水”。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纵观全局,为什么总是出现基层减负的“冲锋号”吹了又吹,减负却依然难见成效的情况。归根结底是思想观不到位、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作为上级部门,首先应明白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而是推动任务导向从重过程到重结果转变。其次,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明确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树立为民干实事价值观和政绩观,率先垂范,带头转变思维和工作模式,为基层制定“瘦身计划”,带头为基层松绑减负,才能让基层减负有获得感。
二是由表及里靶向纠治,助力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形式主义在基层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会多文多、督查检查考核频繁,所涉事务纷繁杂乱,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另一方面是权责不清现象严重,陷入“责任大、权力小、资源少”的结构性困境。对此,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避免诱发避责行为,把“层层甩锅”变为“层层发力”。二要避免任务责任的转嫁性。进一步明确职责边界,谨慎采用下指标、压任务这双看得见的手将本不属于基层的工作任务压给基层,防止一些任务变着花样地下派到基层,令基层工作人员应接不暇。三要保障问责机制的执行力。形成责任体系的“闭环效应”,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努力实现发令者和执行者权责对等,改变少数部门乱发号施令、不承担责任的现象。
三是用心用情倾听一线,把脉基层减负的“病根源头”。基层减负的渠道往往因承受反映问题的风险而堵塞,有话却难说,有怨却无声,因此,要从基层调研上下狠功夫。调研前要充分准备、吃透情况,不能坐在办公室看材料,要扑下身子,真下一线倾听干部职工的心声,到实地看看才能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减负”具体怎么减,减到什么程度,还需多听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反馈意见,坚持实事求是,切实把工作落实到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才能彻底杜绝形式主义的弊端,否则,减负永远只能“负负得正”。
当前,“四风”问题依然存在着抬头的隐患,要继续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力度,完善基层减负机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还要多一些对基层干部的关心照顾、鼓励引导等政策措施,不让干部成为“隐形人”,让干部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身使命感和荣誉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委组织部 佟宛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