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要以发展乡村优势产业、建强乡土人才队伍、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为着力点,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筑强产业“压舱石”,为乡村振兴添动力。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只有农村产业发展了,乡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乡村繁荣。延安市南沟村的苹果园里硕果累累,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作为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土壤品种、环境特征,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品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形成特色品牌。发展规模化种植,完善产业链条,打通销售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筑好人才“蓄水池”,为乡村振兴添活力。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只有人才得到发展,乡村建设队伍才会加强,才能创造更大的事业。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学校的时候勉励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挖掘培养本土人才,也要广泛吸纳外部人才,做到“领头雁”“新乡贤”“土专家”,各类人才并重,并着眼于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新型、复合型乡村人才,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的后盾。
擦亮文化“金名片”,为乡村振兴添魅力。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安阳市红旗渠纪念馆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作为基层干部,要组建专门工作队,了解本土文化、古老传说、名人遗址、风俗人情,全面掌握本土文化内涵。同时借助“三微一端”进行宣传推广,打响知名度,增强文化影响力。(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人民政府 谢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