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型官员郑端编著的《为官须知》,汇集了古代地方官员从政的注意事项和格言细则,精炼了古代官员典故史实辑录成书。原书分为“初任事宜”“日行规则”“居官立政”等章,编排设计纵贯千年、卷帙浩荡,整合资料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堪称知古鉴今、以史资政的治吏“大文章”,对为官从政极具启发意义。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黄爱平、钱寅两位作者视求真存实为基座,以秉笔直书为己任,在忠实《为官须知》原文选注选译的基础上译著《官诫》,对内容过于琐碎和借鉴意义不大的条目酌情作了删减,并配以副标题“《为官须知》中的从政镜鉴”来诠释译者初心。译者注重从史传中搜集典故史实予以佐证评析,文笔流畅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诚可谓勤恳敬业、苦耕不辍之作。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开卷不仅有助于广大读者探寻古代为官文化和从政智慧,而且对领导干部从政、修身、处世大有裨益,对当代的“治吏”与“反腐”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官箴文献的现实意义不容置否,但适用性并非百分之百的“兼容”。有鉴于此,译者在每章的开头撰写了提要,概述本章大意,在注释、翻译之后撰写了“今评”,并辅以人物事例、典故等予以佐证评析。译者的深厚担当,有助于读者在阅读和借鉴古代官箴文献的时候,能够有所思辨,充分吸取其精华,舍弃其糟粕。不应效法权谋机巧诡计,要学习古人为人处世从政的卓越智慧、深邃思想和高洁德操,将官箴文献的遗产价值发挥到最大。
“初任事宜”一章主要讲慎始。该章的篇幅比较大,共分列了三十个条目,在每个条目里列举典故史实,通过评析的形式予以佐证,指出为官之初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今评”重在告诫为官从政者“冰冻三尺,非一朝一夕之寒”的道理,要谨小慎微,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戒备之心,只有稳行,方能致远。
“日行规则”一章主要讲地方官在衙门中处理日常公务时如何抓好制度建设。该章共分列了四个条目,通过典故史实指出地方官要抽出精力来完善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下级的管理约束,避免出现疏漏和隐患。如果建立了良好的行政制度,可以惩奸除恶、约束坏人、规避风险,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居官立政”一章主要讲为官从政要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为官做事出发点一定是为了百姓,为了民生。“今评”倡导为官者应恪守“清、练、平”三种品格。清,是居官清廉;练,是办事干练;平,是处世公平。秉持民本思想,当官为民不为己,自然守得住清廉;国计民生事事关心用心,自然修得来练达与公平。
“四事箴”一章主要讲为官者应以四事自勉。“四事箴”为宋儒真德秀首创,关于四事的主张广为流传,受到后世推崇。后人关于四事的论述很多。本章辑录的即为真德秀、王迈二人所作四事箴,四事即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律己以廉”居第一要务,为官者要像女人重视贞洁一样重视清廉。
“戒石铭”一章主要讲用于警戒官员行为的铭文。在历史上,将皇帝对地方官员的告诫刻在石头上,立于各路州县官府衙署大堂前,告诫为官从政者,要端正为官的态度和行为。戒石铭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吏治清明,只有把为官者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才能更好地发挥权力的作用、实现权为民所用,才能避免为官者腐化堕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事上接下”一章主要讲如何处理好官场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不可回避而又较难处理的一类事情。为官者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尤为复杂。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既不能丧失原则和底线,也不能不通人情、不晓事理。有鉴于此,为官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务必要做到谦虚正直、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谨小慎微。
为政之难,难于吏治。《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记述,打造一把良弓,需耗时一年,历经“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等六个过程。若省去任何一个步骤,会有“斫挚不中,胶之不均”的毛病,极易被折断。道衔万物,政接千理。领导干部成长之于打造良弓有相似之处,应谨记“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审视和校准偏差,强化自律意识,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党建读物出版社相继出版的史鉴系列图书,如一股清流,给人以澄澈的心灵洗涤,传递出了中华文化主流精神、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展现了吏治文化的优秀成果,引起广大读者的持续关注和好评,意味着人们对法治原则的认同,对法治价值的尊重,对良法善治的崇尚。《官诫》出版后,必将成为囤书者的热选图书。(徐永飞 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