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问责机制是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精准问责对于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至关重要。明确责任、激励担当,可以让干部心中有底气、干事有方向。而问责偏颇则可能使干部畏手畏脚、顾虑重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做到精准问责、科学问责,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为实现精准问责,首先需明确责任边界。完善责任清单制度,确保每个岗位、每个干部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是避免责任模糊导致问责失焦的关键。同时,建立健全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让干部主动亮出履职底数,为精准问责提供信息支撑。
科学问责应把握尺度分寸。问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问责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防止问责不力,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又要防止问责过度,损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问责反馈机制,对问责对象进行及时、准确地反馈,有助于其认识不足、改正错误。
强化干部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同样重要。问责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减少因能力不足导致的问责风险,显得尤为关键。
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创新也至关重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创新也意味着风险。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是鼓励干部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前提。对于因工作失误或创新失败而受到问责的干部,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引导其正视问题、积极改正。
通过明确责任边界、把握问责尺度、强化干部培训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我们可以实现精准问责,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活力,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强化监督执纪,保证问责效果。问责不应是短暂的行动,而应成为持续的工作常态。我们需要加大监督执纪的力度,以维护问责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被问责的干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问责过程中揭露出的问题和疏漏,要及时整改和完善,以提升问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精准问责和科学问责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了精准问责和科学问责,才能让基层干部放手工作、积极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