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化党建作为打破行政壁垒、整合治理资源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关键抓手。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产业集群联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时代课题,亟需从政治建设定方向、思想建设聚共识、组织建设强根基、人才建设蓄动能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用政治建设筑牢区域协同发展的定盘星
区域化党建本质上是对党的全面领导在空间维度上的延伸拓展,必须将政治属性贯穿全领域、全过程。首要原则是强化政治引领力,通过建立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的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统一标尺。关键任务是完善政治保障机制,将党章党规执行情况纳入区域党建考核体系,推行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标准化建设,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政治整合效能,运用党建联盟、结对共建等载体,推动区域内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政治立场协同,形成“决策共议、要事共商、风险共防”的治理共同体。
用思想建设锻造区域价值共识的聚合器
思想上的同频共振是区域化党建发挥实质作用的前提基础。在理论武装层面,需构建“中心组联学+专家巡讲+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区域学习矩阵,针对领导干部、普通党员、流动群体等不同对象设计分层教育方案,重点强化新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在意识形态层面,要建立区域舆情联防联控机制,组建跨区域理论宣讲团,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形势联合研判。在文化浸润层面,推动区域内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政治生日等活动,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建文化体系。
用组织建设构建区域治理体系的承重墙
组织体系的重构升级是区域化党建破题的关键所在。在组织覆盖维度,推行“行业党委+功能型党组织”双轨覆盖模式,针对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等新兴领域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建立动态调整的党组织覆盖图谱。在机制创新维度,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完善“项目认领-过程督导-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区域内党建项目从碎片化实施向系统化运作转变。特别要注重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开发具备数据分析、智能匹配功能的区域党建管理系统,实现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等事务的跨域通办。
用人才建设激活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区域化党建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在引才机制方面,建立区域高端人才信息库和需求清单,探索建立候鸟工作站等,构建重点领域专家智库联盟。在育才体系方面,统筹区域党校、干部学院资源打造联合培养基地,实施“头雁培育”“青苗计划”等专项工程,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跨岗位历练,特别要注重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制定区域统一的党建指导员资格认证体系,实行党务干部跨单位交流任职制度。(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