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上午好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山阴县黄花梁万亩富硒基地探索“双头工作法”赋能三产融合

2025-04-09 18:06:46 | 来源: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

在晋北大地春潮涌动的2025年,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正以奋进之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黄花梁上,2万多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如同镶嵌在塞上绿洲的翡翠项链,这里不仅是山西省农科院授牌的"晋北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更构建起"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基层党组织犹如强劲的红色引擎,将"双头工作法"创新实践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党员干部既当产业发展"领航员",又做基层治理"调解员",在田间地头搭建起"产业需求直通车"和"矛盾化解快车道"。通过建立硒资源全产业链开发体系,培育出富硒杂粮、功能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带动农户年均增收突破1.2万元,生动诠释着"党旗红、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图景。

党建引领:双头工作法激活基层动能‌

“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必须双轮驱动,既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也要让乡村治理活起来。”山阴县合盛堡乡党委书记王建家提出的“双头工作法”,成为推动基地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党总支+支部+联合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基地整合19个专业合作社资源,吸纳2000余户农户,形成“种养加销”全链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在党建引领下,基地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与产业服务深度融合。依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科技推广+纠纷调解”双服务站,由党员带头协调土地流转、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事项,实现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周边3县19村5000余户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数字支撑:科技赋能夯实产业根基‌

基地立足黄花梁富硒土壤优势,联合山西省农科院10个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50余位专家,建成晋北有机旱作农业试验区2000亩,推广渗水地膜旱作技术,实现旱地谷子亩产超千斤的突破‌。目前,核心区种植“晋谷21号”富硒谷子3000亩、高粱6000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余亩耕地,形成“饲草—养殖—杂粮”循环体系‌。

数字农业技术更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基地配备土壤监测、质量追溯、雨水收集灌溉三大系统,完成15000亩无公害种植区认证,并取得富硒小米、有机高粱等9项绿色认证‌。2023年新建的3000吨富硒小米加工厂、1.5万吨有机肥厂,将农产品加工损耗率降低至5%以下,年产值提升超2000万元。

三产融合:生态文旅擘画振兴蓝图‌

站在黄花梁制高点远眺,大西高铁与荣乌高速在基地旁交汇,金沙滩林场的绿意与桑干河的碧波相映成趣。依托“三县交界”区位优势和晋北文化底蕴,基地正加速建设田园综合体与富硒生态康养小镇,规划“三大板块”:

一产提质‌:拓展富硒牛奶、瓜果蔬菜种植,新建中药材基地1000亩;

二产增效‌: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打造“塞外火山土”品牌系列产品,富硒手工醋厂年产能达600吨‌;

三产融合‌:开发农事体验、健康康养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手工艺产业增收500余万元。‌‌

枫桥经验:共建共享织就和谐画卷‌

黄花梁基地巧妙地将“枫桥经验”融入乡村治理之中,成立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和事佬”调解队。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有效化解了众多土地纠纷、务工矛盾等乡村常见问题,群众满意度极高。同时,基地还注重培育乡风文明,通过举办非遗剪纸、面塑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此外,连续多年举办的丰收节,不仅庆祝了农业的丰收,更成为了展示晋北农耕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共同见证乡村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要让有机旱作不仅种出好粮食,更种出好日子!”王建家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如今,黄花梁的富硒小米已荣获国际粮油展金奖,产品远销全国20余省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宗飞)

责任编辑:闫乾易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zljsw2016@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