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三步走让乡村建设实现“蝶变”

2025-03-28 14:14:10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新张集乡友谊社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调研,并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治理方面作出重要论述。乡村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广大党员干部要久久为功,立足本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兜牢民生底线,才能实现乡村的“蝶变”。

以产业振兴激活“造血功能”,打造可持续增收模式。经济是基础。乡村经济发展不能盲目跟风“大项目”,起草“大蓝图”,贵州塘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土地规模化种植,实现“贫困村”到“小康村”逆袭;山东代村书记王传喜通过土地整合发展现代农业,集体年收入超1亿元。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需要的是党员干部深入调研,走遍田间地头分析资源优势,抓住政策优势获取技术支持,发挥示范作用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发展乡村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党员干部应当树立可持续增收的目标,冲在前面当好“调研员”,摸清家底定准发展方向,当好“领路人”,带领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士积极投入产业发展中,当好“服务员”,克服依靠财政拨款的“等靠要”思想,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账目混乱,关键节点做好把控,避免以次充好。

以文旅融合讲好“乡愁故事”,唤醒乡村内生吸引力。文化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有的地区生搬硬套文人诗句,历史故事,把文化当成引人注目的“噱头”,为体现农耕生活,成批制作大量墙绘,打造与乡村环境格格不入的“盆景式”田园风光,造成资源浪费。文旅融合,文化先行,讲好“乡愁故事”就是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自然生长,既不能做成僵化的“文化罐头”,也不能沦为失真的“文化表演”,要回归本真,体会农家生活,提炼农家故事,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乡村推介官,在守护根脉的同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出适应新时代的文化生命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以党建引领构建“共治共享”,激发村民自治新生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调研中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中不能忽视群众力量,一味脱离群众,应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主线,北京的“吹哨报道”、浙江的“民情日记”、四川的“三本台账”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需要党员干部要有“事事落到实处”的执行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脚下沾泥,心里装事,遇事不退缩,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把群众身边的事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潘书影)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