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各级党组织要多维发力优化流动党员管理,在增强信息联络、靶向教育、引领示范上持续下功夫,让流动党员思想不脱节、行动不掉队、作用不弱化。
畅通信息联络,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批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强、外出时间长等特点已经成为制约流动党员管理的一大瓶颈。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以“不少一户、不漏一人”的决心,线上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指定专人负责,做好信息录入、定期更新,绘好流动党员“数据图”;线下探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对账”联动查找流动党员的服务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方式,建立“一人一档、一村(社区)一册、一乡(镇)一账、一县一库”梯次台账,安排专人“一对一”或“多对多”联系流动党员,定期研判流动党员工作,及时掌握党员流动去向、流动原因、流动时间等信息,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到哪都有家”。
拓宽靶向教育,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务工,很难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导致流动党员在学习教育、组织生活等方面容易出现“放空”“掉队”的情况。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探索“互联网+”的学习模式,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产党员网以及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指尖课堂”,灵活推送时政新闻、政策解读、党务知识等优质内容至流动党员微信交流学习群,让流动党员能随时、随地、随身学,实现党员在“云端”提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充分利用春节、国庆节等流动党员返乡“窗口期”,开展集中培训、谈心谈话、学习研讨,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等问题,推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
强化示范引领,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一个流动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连接桥”的作用,激活流动党员在人脉、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变“流动党员”为“流动资源”,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上“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要积极搭建作用发挥实践平台,大力开展“双报到”等活动,鼓励流动党员主动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才智。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挖掘流动党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对表现优秀的纳入“两优一先”表彰,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管理经验足、群众口碑好的农村流动党员,及时纳入村级储备人才库进行培养,增强流动党员荣誉感和获得感。(陈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