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对策措施。作为一名党务工作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摸索实践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新策略,为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一、关于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遍布各行各业,作为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但其数量多、流动性强、分布范围广、管理复杂的特点,给流动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部分流动党员面临去向不明、管理缺失、活动组织困难、作用发挥受限等问题,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既是促进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加强组织建设的关键一环。要充分认识到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党建全局观念,努力使流动党员不论走到哪里,都做到“党的组织不散,党员党性不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变”。
二、强化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一)完善党员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全面信息库。通过各级党员管理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新技术、信息化手段,详细记录党员流出、流入情况,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联合公安、街道、社区等部门,全面深入摸排,实施精准跟踪,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
二是确保信息实时更新。建立流动党员信息更新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实地探访、电话沟通、新媒体联系等方式,持续跟踪流动党员的最新动态,确保信息数据即时更新。
(二)
一是明确“两地”责任。理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和工作生活所在地党组织的具体管理职责。流出地党组织要抓好转正和线上学习,掌握流动党员外出的流向、时间和地点;流入地党组织则负责党费收缴、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工作事项。确保专人负责,执行到位。
二是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流动党员管理责任考核机制,对在管理工作中失职、推诿的行为,给予警告教育,情节严重者则采取组织措施。同时,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责任有效落实。
(三)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果
一是开设线上“三会一课”。利用“党建+互联网”新模式,开设线上“三会一课”,并依托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党建e家等平台,组织开展“微讨论”“微分享”等活动,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接受党的教育。
二是节假日集中学习。利用春节、中秋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举办“临时理论学习班”“主题教育学习班”,组织“归乡叙情”“流动党员交流会”等活动,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间断、思想不掉队。
三是建立学习评价机制。建立流动党员学习记录机制,将参与组织生活情况量化记录,作为流出、流入两地考核评优的依据,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到学习教育、党日活动、社会治理等工作中。
(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建立党员示范岗和责任区。根据流动党员实际情况,通过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形式,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激励党员在工作中担当作为,成为群众表率,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
二是引导流动党员反哺。通过组织开展家乡探访、亲情服务等活动,加深情感纽带;发挥流动党员外出务工优势,鼓励他们成为家乡的“形象大使”“招商大使”和“智囊团”;构建“回流”平台,吸引流动党员返乡就业创业。
(五)加大关爱帮扶,增强组织凝聚力
一是建立关爱帮扶体系。将精神激励与人文关怀、物质帮助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有需要的流动党员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援助,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鼓励和支持流动党员自主创业,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帮助;建立流动党员困难救助基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及时对有特殊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援助。
二是打造服务平台。可在条件允许的街道或者社区中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律咨询等常态服务。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慰问等方式,主动了解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一项持久且艰巨的任务。作为党务工作者,我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秉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扎实做好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建设等工作,助力流动党员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黄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