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坚力量。新时代下,农村基层党员具有人数多、流动性大、年龄结构差异性大等特点,给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应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点,打通堵塞点,推动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招招给力”。
抓住关键点,开设“微课堂”,解决集中学习难、覆盖难。一方面“微课堂”要“微而精”。“网举以纲,千目皆张”。农村党员教育既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又要“不落一人”。形式上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要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党员干部的学习习惯;内容上要契合主题、逻辑清晰、言之有物;授课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科学的理论分析,又有通透的现实思考,真正让支点撑起农村党员教育“大舞台”。要灵活采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线上学习+推送学习”等方式,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无盲点”。另一方面“微课堂”要“微而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员教育培训的精髓所在。基层党组织应通过组织学习党的文件精神、分析农村发展形势、讲解农业科技知识等方式开设微课堂,讲授微党课。通过设立“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站”,组织党员开展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科普宣传等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实现农村党员“理论+实践”双提高。
找准突破点,树立“典范旗”,让先进典型激发力量。“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总有那么一些“特别”的党员干部,他们是“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大户”“养殖能手”“爱心人士”,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些“过人”的技能或特质。基层党组织应善于发现身边这些“特长生”,通过设立典范,积极打造党员身边的“精神补给站”,持续开展“党课讲榜样、榜样讲党课”学习活动。同时要做好用好“家门口”的宣传教育阵地,“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农村党员各自的“特长”,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创建“爱心帮困”“农业技术推广”等富有特色的“小岗位”,积极打造“情景课堂”“板凳讲堂”“视频学堂”三类学习课堂,让党员教育以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激发广大党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农村党员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针对年老体弱党员,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强、理论基础硬的优势特长,推动离退休党员干部与年老体弱党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开展上门送学活动,确保每位党员不掉队、不漏学。
打通堵塞点,落实“小激励”,做到常态管理不脱节。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抓常抓细抓长”。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确保教育质量。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制度,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等要求,确保教育工作有序开展。要建立教育考核机制,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党员进行帮扶和指导。要建立教育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党员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基层党组织可围绕农村党员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开展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细致了解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纠正。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动态监管机制,对农村党员进行全面掌握和跟踪管理,确保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无遗漏、无死角、无盲点。(吴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