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定级是每年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答题,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有效途径。完成定级仅是开始,抓好抓实抓牢“中间支部”“后进支部”整顿提升是关键。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分类定级,要全面问诊,认真听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查清楚、查具体;要精准把脉,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剖析“中间支部”“后进支部”存在的问题,深挖症结根源;要对症下药,就存在问题采取靶向治疗,做到标本兼治。
坚持目标导向,典型引路。要实行分类指导,针对“中间支部”“后进支部”,坚持“一个支部一个方案、一个问题一项措施”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措施具体化、方法精细化、操作可量化的标准制定整顿措施,逐一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间、建立整改台账,确定晋位目标。要健全“红旗支部”“示范支部”与“中间支部”“后进支部”结对共建机制,构建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互促、共同提升的工作格局,推动中间、后进支部取长补短,让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
坚持结果导向,闭环跟进。要建立分类定级查找问题“对账单”,挂账整改、销账落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销号一个问题,达标一个党组织、验收一个党组织,形成“分类定级、整改落实、巩固提高”闭环机制。要用好用活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常态化开展问题“回头看”,就工作落实不力、整顿成效不明显的基层党组织,对其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倒逼党组织书记带领支部党员补齐短板、抬高底部,推动整顿提升见行见效,着力写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后半篇”文章。(覃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