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镇坚持“党建引领、人民主体、融合发展、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统领,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抓支部建设,严格支部活动规范,创建农村基层党建村级示范点,村(居)民小组示范点,11名党员领导挂联到全镇65个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乡村治理打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推进13个村(社区)党务公开,规范党务公开工作,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动员组织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激发村民参与村“两委”活动和社会治理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搞好示范引领,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特色实践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开展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人民主体,激发乡村治理新动力。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3个村(社区)以村规为规范,村规民约则是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重要载体,村(社区)召开群众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对村风民俗、移风易俗、社会公德、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发挥民约作用,规范村民的行为,树立农村的新风。
坚持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齐抓共管,树立法治权威;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抓基层党员干部,完善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引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让法治思维深入到了基层“神经末梢”。弘扬传统美德,夯实德治根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厚植法治文化的群众基础。同时,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道德规范,积极创建乡村法治文化广场,打造特色普法强基阵地,传递文明新风尚,促使法律规则潜移默化为公序良俗的法治文化。创新治理机制,做好自治“文章”;建好矛盾纠纷责任机制,完善“三级包案”层级化解机制,通过村民自治选任村矛盾调处队伍,发挥好村级人民调节委员会的作用,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坚持生态宜居,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建设。镇村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推动美丽村庄建设,以点带面持续提升乡村品质,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以水电主题旅游、安澜古镇文化旅游、车坪彝族自然风光为中心、生态农业体验为主导的水电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海口先导工程、白鹤驿道推动大寨康养、休闲旅游发展。(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