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用了“更加成熟定型”来形容过去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基层干部群众来说,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成熟定型”不仅仅体现在换届选举、议事决策、监督管理等民主要件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忠实践行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更体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充分激发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人民力量。
守牢“红色根脉”才能汇聚群众自治“千万力量”。实践证明,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只有在基层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和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进行,才能保证基层群众自治有活力、有秩序。于是,我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一线抗旗、党员一线冲锋、党群一线联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串联起社区楼宇之间的“红色网格”,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血脉经络”,以“小家”安稳支撑了“大家”安康……在此过程中,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建强“红色根基”才能点燃群众自治“星星之火”。依靠基层党组织的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党的组织“触角”和工作“阵地”才能持续延伸到基层治理前沿,不断拓宽、夯实党的组织体系根基,有效促进各类阵地、资源与基层治理贯通融合、为我所用。特别是在当前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中,各地涌现了许多以党组织为引领、市场化为导向,党群携手强村富民的共富新图景。比如发轫于台州的共富工坊,就是由当地基层党组织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通过机器下乡、设备进村、加工入户等形式,引导企业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既有资源创办的厂房式、车间式、居家式工坊,带动村民在家门口致富、村集体向富裕村转变。
缔结“红色纽带”才能推动群众自治“心手相牵”。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与公权力间的桥梁纽带,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间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因此,要用基层党组织的“红绣针”串联基层治理“千条线”,充分动员组织群众由“散”到“聚”,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各类村社、群团、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同心圆,推动党员服务更走心,群众与党组织更贴心。比如,面对多头管理、结构松散、交流不畅、资源闲置等问题,三门浦坝港镇将镇机关党支部、沿海工业城发展服务中心机关党支部、辖区部门站所党支部、两新党支部、农村基层党支部等镇域内五支党组织主力军联合起来,实施“红五星”党建联建,推动解决老百姓就业、农产品销售、村集体经济增收、社会治理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动基层党建与群众自治相融互促、同频共振是一道久久为功的新时代“赶考”命题。每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责无旁贷,使命在肩,要不断练好内功、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方法新路径,依靠“红色”力量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基层更大贡献。(蔡铭耿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