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滩乡党委紧紧围绕全旗基层党建“对标五强、提升五力”工作要求,以“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为目标,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广泛凝聚力量,实现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群众服务“连环招”。
站稳政治立场,打好思想建设“固本拳”。组建乡、村两级“红色”宣讲进基层。通过依托小坝子、席边图村党群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策等,以通俗易懂的“乡土话”将党的思想深入到大滩乡的千家万户,使党的政策让老百姓乐意听、听得懂、学得到。同时,集合“线上+线下”模式,带动全乡各村党支部严格开好“三会一课”带动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育活动;依托“清华云课堂”平台、“察右中旗乌兰牧骑”抖音账号,让大家居家便可学习党史知识以及曾经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此外,流动党员还可以通过“线上”分享实现与支部同志“零距离”互动,既调动了支部党员党史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党史教育常态化、生动化,理论学习更加入脑入心,让“小屏幕”成“大舞台”。
把牢人才关口,打好队伍建设“突击拳”。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始终坚持出“重拳”、下“狠招”。带动全乡各村党支部不断改善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广泛从青年农民、青年大学生等群体中吸纳、发展“先锋者”,源源不断为党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并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等方式抓实发展党员各阶段的培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抓起,树牢党员队伍的信仰根基,补好精神之钙。在乡党委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下,各村党支部纷纷建立起“乡贤”台账,全面摸清了嘎查村后备人才,便于针对性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后备干部力量,进一步挖掘村级的“田秀才”、“土专家”,促使其更好发挥带富致富能力,为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人才储备,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人才管理站。
筑稳人民根基,打好工作思路“创新拳”。针对流动党员思想教育、沟通联络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率先在呼和浩特市成立了流动党支部。期间,乡党委通过电话沟通登记核实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库,摸清了流动党员数量、流向以及工作状况,为有效构筑起同流动党员间的“情感”纽带铺路架桥。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对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集中定点就业指导等方式,既能够满足在外务工人员就业方面的需求,也极大促使其在思想上紧跟党的步伐。此外,乡党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走村入户了解到群众对于厕所排污仍存疑虑,于是第一时间协调吸污车用于厕所粪污抽取与运输,补齐“厕所革命”短板。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实施中,始终坚持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落实,面对村集体发展后劲不足、规模不足等问题,乡党委创新工作思路,多次调研、考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筹建了“粮油加工厂”,通过与老百姓建立订单模式,吸纳周边村民来厂打工,从而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贫困人口增收、品牌增效的目标。
提质服务效能,打好村居环境“净化拳”。“要想富,先修路”,乡党委深谙其中道理。席边图村进村路段由于在村口河道处常年受流水冲刷,且年久失修,使得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出行及生产运输。席边图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代表及监委会成员召开联席会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开工修路,“集中力量办大事”,于8月初投入使用,让席边图村村民享受到了基于村居环境改善中实实在在的“生活”实惠。“小厕所”牵着“大民生”,在户厕改革中,大滩乡党委常问、常看、常反思,主动找问题,寻方法,始终秉持“让乡亲满意”的工作态度,把好政策落到实处,惠及民生。期间,主动安排乡干部、村“两委”入户摸底,对各村厕所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收集、统计,给予针对性解决。(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滩乡 高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