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是壮大共同奋斗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聚组织工作与民族团结合力,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通过“政策引领、结对包联、协商共议”三步走,增强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政策引领,齐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集宁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将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结合实际制定《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实施方案》,区委书记带头履行主体责任,于春秋季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调研督导。建立党(工)委、党组党建联系点33个,派出13个督查指导组,对各级党组织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调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各级党组织“每月四日”固定活动日学习内容,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基层宣讲重点内容,在上好 “知恩感恩课”“爱国主义课” “民族团结课”中构筑维护好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宣讲1673次,党组织书记以推广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讲专题党课1599次,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结对包联,交融民族团结“手足情”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躬身示范,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写下生动注脚。集宁区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契机,推动区级党政班子成员包乡2个,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村、社区283个,村、社区“两委”成员兜底联系2776户,356名党员干部与513户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遍访辖区994名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烧起民族团结的“热炕头”。通过结对包联,各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的干部走村入户,感知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的冷暖,因地制宜提供更加精细化、暖心化的上门服务,有效的改善了各级干部中存在的不善于做少数民族工作、不了解少数民族实际、不掌握少数民族诉求的现象,密切了干群关系,做起了少数民族的“家里人”。
协商共议,同筑民族团结“幸福桥”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随着社区各项服务功能充足了起来,针对少数民族的服务区域也配套完成建设,集宁区在5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特色功能服务区,在18个党群服务中心开通了少数民族服务特色窗口,创建了38个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特色服务区集政策教育、语言学习、咨询服务、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主动为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服务。今年以来,还积极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推动自治组织、业委会、物业、志愿服务和法律援助等多方主体参与共治共管,依托“大小嵌套”的网格链、“贯通到底”的组织链、“多方协商”的议事链和“吹哨报到”的共治链,丰富各民族群众表达诉求、参与共治、发挥监督的途径渠道。截至目前,共运用社区协商引导79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诉求表达,收集少数民族问题建议43个,建立移交、处置、督查、反馈闭环机制,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对接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推选64名优秀少数民族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负责人,13名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进入业委会,让少数民族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解决。推动364名忠诚可靠的少数民族党员进社区报道,坚持不懈提高普通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各族群众作出示范。(中共集宁区委组织部 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