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执“党建+”之笔,善做乡村振兴“三好”学生

2021-08-09 13:23:51 | 来源: 中廉在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又一根本性举措。各级基层党组织应积极探索抓基层党建与促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党建引领、支部牵头,利用“党建+”形式统领各项工作,充分挖掘地方产业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引领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产业、文化等各类乡村振兴项目顺利实施。

(一)做好“基本功”,突出党建引领。作为促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部”,基层党组织应始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强化抓党建在促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始终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脱贫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一要筑牢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党建为抓手,扎实推进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深化“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根据机关单位、非公企业、村等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可采取横向联盟、纵向联建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共管的格局,组建党建示范片。建立“1+N”支部共建机制,实现支部点对点服务,与联建共建单位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主动联谋发展、联建活动、联促成效,实现支部间互学共进、优势互补,不断凝聚示范带建设的强大合力。二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致富能手、优秀青年中间发展党员,以质量强党为前提,注重组织上入党的同时,强调思想上入党,严格考核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促稳定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中所发挥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可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结合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二)打好“组合拳”,注重产业先行。基层党组织可围绕“一村一品”、“全域旅游”,把党支部建在特色产业链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上,不断挖掘本地区的资源新特色和新风情,找准兴旺的“金钥匙”。一要培育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强村”。基层党组织可鼓励村党支部根据各自的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环境优势,因地制宜,以建设特色产业专业村为切入点,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培养一批“产业强村”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要抓好旅游提升,建设“旅游兴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工作思路,基层党组织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发挥资源优势,着眼于发展旅游事业,从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做起,广大党员干部要兢兢业业、尽责尽职,坚持走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形成旅游产品的良性互补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三要抓实产业融合,建设“特色富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打造观光型产业为主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以党支部为牵引、以特色产业推进为依托、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实现党建强、特色产业发展强的‘双强’局面。

(三)传好“接力棒”,强化统筹衔接。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要新招迭出,推动各项事业方面的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一要立足乡村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资金建立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明确方向。二要立足项目建设,对接市场引入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党建促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狠抓“五个一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党建抓建设、抓项目、抓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形成党建促发展,发展促党建的良好局面。三要立足人居环境,合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基层党组织要把人居环境工作放到中心工作来抓,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对本地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挂点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做法。以“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为抓手,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联建共治的“主阵地”,广大党员积极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正确引导群众常态化参与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中,掀起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群众跟着干的工作高潮。(虞梦玲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