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工作是民族兴盛的根本,历史不断证明,一个国家的制度不仅要在历史变迁中坚守根本,方针决策同样需要在格局变化中不断创新,因此基层农村党史研究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就农村党史研究队伍工作进行如下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党务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基层农村人文思想、生活方式、经济基础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不合理性。一是从事党务工作人员少。现下在乡镇党委之中,班子成员10余人,党建工作者2人,加上各村党支部书记人数,但是由于分工不同,责任轻重不同,形成了真正研究党史人数寥寥无几的状况;二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老化。长年来由于村干报酬较低,年青人意愿不足,大量外流,造成了各村党支部书记年龄普遍偏大,形成了人选上“无人可用,无人可选”的局面;三是文化水平较低。在农村村干的选择上,需综合考虑威望、平衡等多方因素,人员队伍中自然便形成了以较有威望的老者居之,却在顺应时代,学习创新上疲于乏力。
(二)农村党史研究制度、政策难健全。制度不全,人才缺乏,这是当代农村党史研究工作中最大的问题。一是管理制度难健全。奖惩在农村工作中有度已成无度,村干工资报酬难入其眼,制度溃败,流于形式已是家常便饭,“干活不吃饭或者吃饭不干活”都是不堪入目之态,乡镇党委若以其庸加以严之过责,在无经济基础之下,效果恰恰适得其反。二是农村思想觉悟不高。基层农村村干发展空间余力不足,教育方式方法不多,教育普及整体群众力度不高,只谈思想站位、政治觉悟,与之“皆为利往”心里而论,外出务工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能无私奉献者再无经济基础的支撑下少而又少;三是考核制度难有操作性。即使各乡镇始终立足于调动村干的整体积极性,考核方案亦在不断完善,但是村干基本无法形成脱产状态,村干从心里上亦不存在关心还是不关心。
(三)农村党史研究队伍选拨制度不健全。随着乡村振兴时代的来临,农村党史工作是重点,充实农村党史研究队伍力量在为乡村振兴开好局意义非凡,但农村培养的高材生终究有限,想将高知识群体引入农村基层中,却没有相关选拨制度,终究难有作为。同时,在选拔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村区域,无法跨区域,在人才选拔质量上打了折扣。
二、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农村基层党史研究体系。借助乡村振兴契机从经济扶持、项目扶持、产业谋划等方面打造农村党史研究体系,要逐渐打破村级干部选人在村、用人在村的局面,扩大村级队伍建设选人范围,同时要从制度上规范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工作方式等内容,为农村党史研究队伍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扩宽农村党史村干发展空间。积极为大学毕业生制定发展方案,为大学毕业生到村开展工作、担任村干提供保障,增强农村党史工作者的吸引力,并在学习教育上进一步巩固终身学习理念,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在思想上达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从村干待遇上实行考核机制、为能力出众、作用发挥明显、学习能力较好、创新思维好的村干提高待遇。
(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机制。结合农村实际以及乡村振兴趋势设置奖项,适当增加若干新的奖项,进一步做好农村评选和奖励,对好的研究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为农村党史研究工作者树立信心,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动力。(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杨宗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