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行
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
事关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终实现
被称为实现公平正义的
“最后一公里”
生效判决能否得以执行
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否真正实现
“感谢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在维护该单位合法权益中的辛勤付出!”
1月16日,一面绣有“法治楷模 执行先锋”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又一次为山西省大同市中院日常执行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胜诉权益人的充分认可和褒奖也再次为司法为民“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注入了践行力量。
申请执行人某银行与被执行人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自2016年法院判决生效以来,被执行人一直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案件执行长期陷入僵局。2024年6月该案恢复执行后,执行员白振飞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紧密结合案情,梳理执行思路,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现实情况和实际困难,打破“强制”固化思维,融入“善意文明”理念,耐心沟通,从不同利益角度出发释法明理、化解矛盾,确保了解决问题方向形成一致,执行到位案款2482387.67元,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肯定和满意。
在法院执行工作中,秉持善意文明理念犹如为冰冷的法律程序注入了人性的温暖,不仅极大提升了执行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更让执行干警在执行手段多元化和人性化中收获更多公平正义的感悟。善意文明执行并非对被执行人的纵容,而是在依法执行的基础上,充分考量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影响。精准把握法律的刚性与柔性,灵活运用执行措施,更能激发被执行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仅仅着眼于案件的表面了结,更追求深层次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随着新时代发展变化,执行干警不断提升沟通协调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用更加温和、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地分析利弊,确保每一个决策都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努力让每一个执行案件都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宗飞 闫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