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公检法讯 > 正文

打击电信诈骗,谨防“蜻蜓点水”

2021-06-22 12:53:00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的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电信网络诈骗在群众生活中频繁作乱,利用各种手段在老百姓的身上刮油脂,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在刚刚愈合的脱贫伤口上硬生生的给开一道血口子。

主要原因是:

一是群众防范意识薄弱,坚信天上掉馅饼。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见迭出,就是群众的防范意识薄弱加上犯罪人员利用爱贪小便宜的心里作为犯罪手段。有些群众有侥幸心理,认为天上会掉馅饼,并且就刚刚砸在自己头上,总想着不劳而获,才会是犯罪有缝可寻。现在犯罪分子都以农村妇女、空巢老人等为目标,这一部分人群共同特点是文化程度低、防范意识差,导致犯罪分子“屡试不爽”。

二是消费早熟,网贷平台参差不齐。超前消费是社会发展对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也是步入同步小康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方向促进生产。超前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于“超前消费”理念产生,各种网贷平台相继浮出水面,网贷平台五花八门,利用利息低、手术简便、放贷时间短等各种手段进行放贷。吸引了当代年轻人进行网贷消费。由于网络监管不严一些犯罪分子以网贷为平台,保证金、做银行流水、个人征信作为手段。让无数年轻人深陷其中。

三是网络监管不严,泄露个人信息。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生活变得方便快捷。现在属于“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时代。人们出门手机替代了钱包;出行可以扫码、购物可以手机支付、生活用品可以送货上门。在便捷的同时,也会通过网路泄露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向本人、朋友、家人进行行骗。例如:徐州解某加了张女士微信,由于个人信息、朋友圈与朋友一样,张女士先后借了7万余元给解某。当解某再进行行骗借钱时,张女士联系朋友才知道被骗,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伪造成警察、客服、家人意外住院等信息,进行作案让人应接不暇。

电信网络诈骗能悄无声息的从群众的钱袋子“掏钱”,利用的都是群众的防范意识薄弱和群众喜欢占小便宜的心里,而且还“屡试不爽”。为了建设更高的平安中国、法制社会,有以下建议:

一是建筑防护墙,升华群众思想。远离电信网络诈骗,要树立勤劳致富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美好的生活不是靠幻想,天上不会掉、更不是等要靠获得的,而是用双手+勤劳+智慧创造出来的。要让群众清楚意识到天上只会掉陷阱,现实不会有不劳而获的美梦。加强对群众及干部的防范意识,做好防范的心里建设。利用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宣传活动,用方言视频,漫画宣传手册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让群众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是牢固防火墙,倡导合理消费。超前消费过依赖借贷平台,当代年轻人身上不是车贷、房贷,就是花呗、借贷超前消费已经融入当今社会。倡导年轻人要合理消费,收支平衡。针对参差不齐的借贷平台,要加强清理;发现违法犯罪足迹,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各部门要深度合作,建立信息共享。群众要履行公民义务,遇到可疑电信诈骗行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这样才能确保网络环境正气。

三是设置保密柜,保护个人信息。网络运营商收集客户个人信息,应建立健全的信息保护系统,运营商在使用个人信息是要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与客户争取同意。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针对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二维码要谨慎打开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运营商不得泄露客户信息,在无意中泄露信息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涉及到收集个人信息的相关单位、部门及网络运营商都应该设置保密柜,有专职负责信息的使用工作员进行管理。各基层应安排干部专责专班定期的向群众进行防诈骗培训,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相关部门优化网络信息,平台加强运营商的安全建设,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降低网络电信诈骗的发生率。(彭绍林 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