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医愚”。读书不但可以让人增长智慧,开拓视野而且还能让人明事理,知荣辱。2025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读书日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传递智慧,为构建更美好的明天提供精神动力。
当我们把读书当作一种信仰,它便如同定海神针,无论是晨露未晞时的默读,还是灯火阑珊处的沉思,每一次与文字的对话都是对精神世界的虔诚修缮,那些沉淀在心底的文字,终将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保持清醒,坚守内心的方向。
当我们把读书当作一种责任,它便承载着对时光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青春的书页翻过便不再重来,唯有以书为舟,方能在有限的韶华里抵达更远的彼岸。心怀壮志的我们,当以知识为铠甲,在阅读中积蓄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浪潮,以书卷气铸就凌云志,用知识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当我们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它便不是刻意安排的任务,而是如同呼吸般自然的日常,悄然渗透进生活的每个缝隙。地铁里读几页电子书,等待时读一篇短文,甚至临睡前的半小时阅读,都让琐碎时光变得充实而丰盈。
每本好书都是一扇门,通向更辽阔高远的世界。读一本历史著作,如同在时光长河中穿梭,拓宽生命的维度;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教会我们以科学的视角与自己和解,在复杂的人性迷宫中找到破局的出口;读一本小说,则是进行一场不同的人生经历,在他人的悲欢中照见自己,于虚构的世界里收获最真实的感动与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一直以身作则,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世界读书日,“阅”见美好,不止是今日,让我们争做终身读书的坚守者,让书香在传承与创新中,照亮个人成长之路,也为社会文明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薛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