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持续照亮文艺事业发展道路。在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的重任,这不仅是对民族瑰宝的守护,更是对时代发展的回应。
领会要义使命,构筑文艺工作“强磁场”。《讲话》深刻指出了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而中华美学精神则是其灵魂的体现,塑造了我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品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领会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是增强民族自信、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加强教育引领,筑牢文艺工作“深地基”。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基石,需大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开设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如诗词诵读、书法绘画、传统戏曲欣赏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深厚的文化情感,提升学生文艺感知力和文艺功底。另一方面,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举办文化讲座、培训班等,为广大民众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使传统文化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促进产业融合,绘就文艺工作“新画卷”。产业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积极促进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其一,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游、传统民俗村落游等,让游客在游览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其二,助力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文艺工作者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
强化保护传承,守好文艺工作“主阵地”。传承保护是文化延续的保障,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方面,要加大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另一方面,重视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建立传承人名录体系,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鼓励他们传承技艺,让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总之,在新时代条件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加强教育、促进产业融合、强化保护传承等多方面举措,全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信念和切实的行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共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壮丽篇章。(郑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