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或传统,更是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在当今时代,非遗如何传承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以广阔视野推动传承发展。以往的非遗传播更多主要依赖传统方式,如师徒传承、民间活动展示等范围较为局限的形式。非遗要发展,走入大众视野至关重要。一是重视保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和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非遗项目的普查、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监督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媒体传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视频平台等各类互联网的影响力,制作和播出观众感兴趣的非遗专题节目、记录片、短视频等。将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表演场景等记录下来并分享给观众,将会把原本局限于特定地区的非遗项目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三是教育普及。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非遗传承人,建立完善的传承人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开设与非遗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非遗人才。还可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展览、文化节等活动,将非遗项目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公众,加强人们对非遗的了解,也为非遗传承人的展示和交流提供平台。
以创新需求焕发生机活力。要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持续茁壮成长,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创新必不可少。一是开发文创。以非遗元素为基础,开发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文创创意产品。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传播非遗文化,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开发文创产品时,要注重设计创新和品质提升,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二是融入生活。将现代科技结合非遗融入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和体验非遗。例如,在城市建设中融入非遗元素,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等。
以深耕内涵激发永续动力。非遗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内涵,提炼其精神价值,让非遗文化更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一是加强研究。学术界和文化机构应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口述史记录等多种方法,全面系统地梳理非遗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传承体系。二是交流合作。非遗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加强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共享。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非遗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非遗文化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保护经验和传承模式。三是与时俱进。深耕内涵,是提升非遗文化品质的重要途径。非遗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内涵,提炼其精神价值,让非遗文化更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通过深耕内涵,让非遗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非遗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郭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