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从某种角度讲,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去芜存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治国理政、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凝聚民心民力的智慧结晶,是世界唯一传承不断、影响深远的文化瑰宝。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特别是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的道德纲领,成为不断促进国家民族独立富强的力量源泉和共同信仰,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精神家园,滋养灵魂、激发斗志,汇聚起磅礴无尽的中国力量。
守正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好。时代在发展,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响应时代的主题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庚继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既不能一味复古泥古,也不可简单否定传统,而是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进行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唯有守正,不变爱国、民本的根本,才能路虽远而始终目标坚定、叶障目仍心中一片清明。而创新,更是事物发展的第一要义,没有创新,就会被时代抛弃,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向往的变化,成为“鸡肋”。唯有将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心尽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持续拓展文化与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的渠道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等,不断将中华文化的精神滋养化为全民族奋斗奋进的不竭动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中华文化基因不断优化壮大,让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加传播有力、影响深远,让文化软实力化为更多“中国奇迹”的不竭动力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守正创新,大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富矿”,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构筑中华民族不怕侵蚀、不可渗透的钢铁“精神长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始终坚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争做中华文脉的传承者、传播者、“代言人”,努力让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日益成为世界的尊崇、时代的引领!(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