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脉”,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要将“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保证我国文化产业健康长足发展,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文化新辉煌。
增强文化自信,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承方式,通过网络课程、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形式,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要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要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我们要做传承传统文化的践行者,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时时处处沐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增强文化自信,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正己正人”“选贤任能”的政治理念,“崇正”“立信”“尚仁”的人际规范,“和谐共生”“海纳百川”的包容等核心理念融入思想道德建设中,通过生活化、简洁化、大众化的话语表达,符合时代特点,借助新型载体、网络媒介对乡村的民俗、歌谣、戏曲等传统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促使其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团结统一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转化为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使其充分发挥当代价值,使其走向世界并丰富世界文化。这就需要我们拓宽创新方式,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付诸实践,力求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和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增强文化自信,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弘扬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我们要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中国古典文化薪火相传,弘扬传统文化,要“内植于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思想的沃土、灵感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能够唤起我们对情操、志向、理想等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弘扬传统文化,要“外化于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而不是为了完成“考试”和上级要求的学习任务,我们要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弘扬传统文化,要“植根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缔造者、亲历者和消费者,文化只有根植人民才有生机和活力,文化如果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始终把人民的“糟心事”“烦心事”放在心中,切实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入基层,讲好群众故事,把服务落到实处,进而赢得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让中国文化自信获得源源不断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年轻的身影、悠久的文明、深厚的底蕴,共同构成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赓续历史文脉,以时代精神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弘扬者,我们必将收获丰盈的人生,成就精彩的事业。(何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