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各地应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
规划引领,搭建发展平台。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本地形态、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化古迹、历史传统风貌和地方民间习俗等历史文化构成要素,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和人居环境,实现“古区古朴化、新区现代化”。应聘请专家团队,对古建旅游区进行科学规划,先后编制有关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规划,将本地空间结构先后规划为“多核、多区、多点、多片”,健全文化旅游规划体系。
以文塑旅,提升旅游体验。要立足群众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信俗文化项目,以巡街、民俗文艺踩街、公祭、民俗展演、美食庙会等形式,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并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开设文化专栏,用文艺表演、融媒体宣传、抖音拍摄的方式讲述民俗活动文化,增强大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以研彰文,弘扬文化自信。要创新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启“景区+旅行社+商户”模式,整合区域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导游等方面的产业资源要素,融合当地资源发展,举办音乐节、沉浸式传统汉俗文化周、国学耕读研学夏令营、国学讲堂、孝廉文化讲堂等活动;以“国学经典”“活力耕读”“传统文化”为主题,采用走读大自然、游学当地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传统礼仪、体验田园农耕生活、趣味手工/游戏、民风民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新精神,加深了人与文化和自然的亲近感,助推研学项目健康向上发展。(吴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