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民族,必然有辉煌的文化,必然对自身的文化充满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宣传,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
要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不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平衡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做好古村落、古桥、古碑等文化的物质载体的保护。
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要加强本土文化艺人的保护工作,确保地方文化“星火”不灭,同时要建立文化传承基地,鼓励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不同层次的爱好者、传承者。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一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融合。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技为文化艺术表现创造丰富的交互体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发布的“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文化“活”了起来。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旅游的体验和意义。推动文旅融合要因地制宜用好地方文化资源,讲好本地文化故事,创新表现形式,推动科技赋能将文化融入旅游场景中,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新颖直观的表达形式深受喜爱。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渠道,利用综艺、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将文字信息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再现鲜活的故事内容,激发人们主动参与、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刘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