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但乡村治理牵涉甚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要求我们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创新,走乡村善治之路。
乡村治理看似毫无头绪,但细究下来,仍有迹可循。从文化入手,充分激活和利用文化善治性,对于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有奇效。善治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善”之追求,包含“善于治”和“以善治”两个层面,前者指向治理结果的有效性,后者指向治理手段的合理性。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滋润着国人的心灵,指导国人的行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思想。其中的一些理念,对于今天的中国乡村治理来说,依然十分有借鉴意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日益多样化,文化传播效能显著提升。
面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如何更好发挥文化善治的引领作用,怎样提高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群众参与度,加强文化内容的乡土本真性和创新性,促进公共文化产品多元化发展,这又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乡村有乡音、有乡情,带给众人的总是美好的回忆。不少人提起家乡总是一副怀念的样子,对家乡的人事物总是念念不忘,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推出关于家乡记忆的文旅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农家游、用老式做法做的一些土特产,来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