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传承民族文化,焕发民族光彩。在当前非物质遗产保护中,“传承”是个使用率较高的词汇,“传承”和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中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可以发扬文化传承,同时也离不开后辈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乌拉特民歌是蒙古族民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它起源,形成内容、唱腔、风格与其他民歌截然不同,在乌拉特民间乃至内蒙古各地广泛流传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独有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乌拉特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一直致力于乌拉特民歌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嘎查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氛围浓厚。
展示民族文化,赓续民族根脉。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持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组织开展“草原珍珠节”、赛马节、“乌拉特婚礼”等民族活动,并参加“北京新时代‘中国梦’文艺组委会全国文艺演出交流活动”“中蒙文化艺术交流会民歌比赛”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民族文化,不仅为自己、为家乡争了光,也为国家争了光。
面向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精神追求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包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