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一是筑牢道路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赋予道路制度以民族的血脉,赋予理想信念以文明的底蕴,彰显了“走自己的路”的强大底气和自信。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二是打开创新空间。中华文明的优质基因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以其丰厚思想财富滋养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民族风骨、中国生命。要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使之统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我们尤其需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在伟大社会革命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三是巩固文化主体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有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定与自觉。依靠文化主体性,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信心百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面向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精神追求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杨于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