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重大意义,有着非常明确的强调,即“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纵观历史不难看出,统一性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的合奏曲,也是中华文明的大基调。
一是大一统的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自先秦以后,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核心理念深入人心。自秦以后,历史虽统一与纷争交相更替,但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由此衍生出的“兼容并包”的气魄格局、“亲仁善邻”的价值传统、“协和万邦”的和合理念等,鲜明体现中华文明的气质、气度、气派。
二是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中华文明内各民族和各地域文化和而不同的平等、开放、包容、融合的情形,塑造了文明本身的大同之境。因其开放,故而多元;因其包容,故而稳定;因其平等,故而和平;因其融合,故而持久。中华文明在自身永不停歇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延绵不绝,成为世界上罕见的自古至今未曾断裂的文明系统,更成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启示意义的和谐发展典范。
三是中华文明的地理基础。我国西面有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为屏障,东部是漫长的海岸线,北方有戈壁沙漠以及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葱岭等雪峰横亘。从整体来看,中国地理条件有其统一性。从北、西、南向中原辐辏而自成一个自然区。中国地理条件整体的统一性和政治形势有密切的联系,它是维系国家统一的自然基础。中华文明以统一为正轨,实有天候和地理为支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既是国内各民族交汇融合的历史,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历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在中华文明的变迁发展中,统一性是其鲜明特征。中国数千年文明史,国家总是在统一、纷争而又复归于统一的轨道上运行着。实际上,每一次的统一都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每一次纷争也不能简单地视之为历史的倒退,而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进步的螺旋式发展。每一次新的统一,都有新民族融合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中,都有新的土地得到开发和利用,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国家领土不断拓展,最终凝聚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赵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