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学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成为各地中小学开学的重要“仪式”。究其根源,得益于我们党对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用好用活文化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思政“金课”。
挖掘文化选“食材”。有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一支队伍才能无往不胜;有了红色基因的赓续,一个社会才能永葆生机。要深刻认识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始终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新时代的思政课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思政课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动思政教育入心入脑、走深走实,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搭建载体造“炊具”。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特色。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知行合一中引导学生把学习奋斗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结合起来。湖州师范学院将思政课堂搬进安吉余村,通过身临其境污染严重村的“生态蝶变”,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两山”理念的重大意义;湖南大学采取“移动课堂”的方式,在爱晚亭、岳麓书院等文化胜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让思政课走近当代年轻大学生......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思政课真正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善用科技提“鲜味”。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高品质思政课是广大学生听起来能“解渴”、看起来能“共鸣”、品起来能“回味”的精品课。因此,要让思政课“色香味”俱全,必须善于运用AR技术、VR技术、体感技术和全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推行“AR教室”“VR虚拟实验室”“全息课堂”等情景式、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并通过5G传播到全国各地,真正打造“云上”思政课,更好促进思政领域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化。
思政课事关办学方向,事关亿万学生健康成长,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重要举措。新发展阶段,要用好文化这把“金钥匙”,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引导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叶寒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