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擘画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概念,发出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做好保护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把“连续性”放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首位,再次强调了保护的首要性。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扎根日常生活、满足人们需求,被人们“日用而不觉”,才能根深叶茂、历久弥新。因此,文化保护工作不能搞束之高阁、文艺创作工作不能搞曲高和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保护工作。我们要把习近平同志当年开创的文化保护重要理念传承好、弘扬好,把习近平同志当年关心支持文化保护的生动实践收集好、阐述好,不断转化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的不竭动力。
做好传承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是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要深入挖掘精神内涵,着力加强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和价值提炼。立足文化建设,加强与各方力量的协同协作,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要突出抓好活化利用,着力推进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运用现代表达形式将深奥的文化历史、技艺、理念等,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为现代文明新内容,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做好传播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强化互联网思维,把握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充分运用声、画、影等现代视听技术和新媒体传播平台,探索建设沉浸式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推动一批主旋律精品力作“走红”,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打造立体多维的优秀文化传播矩阵。
做好发展文章。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结合起来。要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古籍保护工作力度,组织开展“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主题活动。立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推进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百姓大舞台”、乡村“村晚”、乡村音乐会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要着力激发文化遗产创新创造活力。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工程计划,全面开展南岛语族考古研究。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加强文创产品研发,促进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提高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建设提升一批非遗展示馆、传习所、体验中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吴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