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刍议家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3-08-14 08:33:41 | 来源: 内江范长江纪念馆

现在还有多少人拿得出家谱?还有多少人知道两三辈以前的祖先情况?还有多少人清楚本家族字辈,并按字辈给子孙后代取名?......这些应知的、必知的极其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事情,你现不弄清楚,后人会更不清楚......结果就是后人会忘祖宗!

我们拿什么东西给后人一个完整的交代?这就是我们现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必须加以尽快落实的传家之宝——家谱。

家谱,顾名思义,是一个家族的谱牒文献资料,是记载一个家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时代缩影。家谱与国史、地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历史的灿烂文化。

家谱文化的起源

据专家考证:家谱起源于远古时代,诞生于周代,兴盛转型于唐宋,完善普及于明清。

尤其是明朝、清朝、民国至今,家谱编印日臻完善,装祯更加精美,更具史料价值。

家谱详实记载同宗同祖一脉相承的血缘集团世袭人物和事迹情况,是一个家庭最完整的世袭人事档案资料库。

我们通过家谱,可以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姓氏起源、历史变革、人口繁衍、迁徙过程、家族字辈、祖训家规、家族历史名人以及家族现阶段每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与贡献等。

家谱在家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家谱文化的传承

自古以来,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根,都不能忘记祖宗。一个中国人,不论他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祀祖先,托庇于列祖列宗福荫下,总是最大的意愿。这种生生不息的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结力、同化力和认同感”。

家谱作为家族血缘关系的纽带,把海内外,同宗共祖华人紧紧连在一起,为中华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凝聚血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承和发展家谱文化,对传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五.四”运动全面反“封建”、“文革”期间全面破“四旧”等历史与政治事件造成的诸多原因,家谱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遭遇某些尴尬与困惑。主要表现在:

一是传统家谱编修须由家族中的文化人完成,而有的家族缺少类似文化人而致家谱中断编修。

二是由于时代变迁、族人迁徙,信息不通,联系中断,以致家谱失传。

三是传统纸质家谱印制稀少,且多由家族中的直系长房长子掌握,加之时代久远,保存失误,以致家谱失传。

四是传统家谱多为纵排印制,且为古文繁体字,加之有的保存不够完好,今人阅读颇为吃力。

五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只认钱而不识家谱等其它原因,以致家谱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冷遇。

家谱文化的发展

盛世修谱,认祖归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复杂繁琐的传统家谱编修方法,已不适应家谱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同时,纸质家谱在信息含量、管理和应用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研发以数据为中心的家谱网络体系,是家谱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互联网异军突起的今天,家谱网络化、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云技术的应用,是家谱文化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这些举措具有很高的便利快捷性和经济实用性,值得大力推广,使传统家谱文化的发展得到有效提升,传统家谱文化传承缺陷得到有效弥补。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家谱发展网络信息化势不可挡,我们也不能完全丢掉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家谱有用乃至宝贵的东西。

笔者不一定正确的个人观点,我们现在编修家谱:一是可以采用传统纸质化和网络电子化两种版本;二是可改传统家谱古文繁体字为现今白话文简化字;三是可改传统家谱编印固定纵排版式为活页横排版式;四是应该进一步完善传统家谱不足内容;五是家谱应按现阶段家族中族人最多的某字辈,做到每个小家庭印发1份,而不仍旧只由长房长子唯独收藏查阅;六是家谱应按每隔10年、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最久不宜间隔50年以上,补充完善其间新增去世、出世或婚进、迁入的族人信息等相关内容;七是家谱编修者辛劳与功劳理应得到族人理解和尊重,不能让编修者白费时间、精力和经济,甚至反被埋怨受气;八是可在编发家谱同时或之后,成立家族宗亲会、建立家族宗亲微信群,力争恢复宗族祠堂,利用春节、清明节及婚宴、寿宴等时机,顺便开展宗亲互动联谊活动,增强宗族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家族宗亲和谐团队。

我们的家族如此,我们的民族亦如此: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必有战斗力!

总之,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重视编修家谱,我们就是忘记了祖宗!

照此继续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难以续编家谱,我们也同样会被子孙后代忘记!

忘记则意味着背叛——我们的家族如此,我们的民族也同样会如此——那将会是多么可悲和可怕的天大的事!(内江范长江纪念馆宣传教育股股长、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 代显垠)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