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章《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文化是每个国家的血脉、灵魂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离开文化。党员干部要始终紧抓中国优秀文化之“核心”,坚持“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融进中华文化。
在“衔接”上做文章,将历史与现代紧密衔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是照亮现实的“明灯”,不论是现代汉字与象形文字的一脉相传,抑或是“以民为本”治理思想的薪火相传。历史经验是现代发展的“助推器”,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经久不衰的原因正是以史为鉴,从中提取谋求发展的“密码”。党员干部要紧抓中华文化之“根”,筑牢思想之“魂”,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吸吮“养分”、传承“基因”、赓续“脉搏”,在科技发达的当代,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把文化遗产通过创新的方式“活”起来,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琴瑟和鸣”,在“两个结合”中展现中国特色。
在“结合”上做文章,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最终使之成为适合实践的“良策”。党员干部要利用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个“基因”,努力挖掘、结合中国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的脉搏“觉醒”,使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与历史图景“活灵活现”,在群众的喜闻乐见中重新激发中华文明的年轻活力,聆听时代的“声音”,真正意义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贯通”上做文章,将认识和创新紧密贯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理论创新要讲“规律”,需要“身体力行”“埋头苦干”,而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无论哪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谨记推陈出新,才能坚守正确的发展方向。党员干部要加深对“魂脉”“根脉”的认识,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不忘继续学习创新理论,将“旧”知识与创新紧密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文化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独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徐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