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时说:“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记载着中华儿女的奋斗与荣光。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文物说话,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文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文物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凝聚着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是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保护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随着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物保护的工作必须从田野发掘现场做起。在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出土文物数量多,因此对出土文物的保护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在科学地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才能保证考古发掘顺利进行。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社区基层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等的力量,开展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村民自觉保护考古工地上的文物和遗址。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完善田野考古现场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考古工地现场的管理,让考古工作得到更好地开展。
文物保护的工作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文物保护的工作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文物保护服务。如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通过对文物本体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从微观上分析其结构和成分,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又如在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本体保护工作中,也要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才能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文物的保存和保护有很大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真实的视觉效果,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物所处的环境与氛围。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古代建筑和古代生活场景通过三维建模展示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文化与内涵。(王蓉)